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石鼓歌》翻译及注释

宋代苏轼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译文:嘉祐六年寒冬的十二月,我刚上任便去孔庙拜鲁叟。

注释:辛丑:指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鲁叟:指孔子。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译文:旧时听说的石鼓今天见到了,鼓文雄奇有力如蛟似蛇走。

注释:郁律:屈曲的样子。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译文:细看石鼓文字模糊好象指画肚,想读出声来又是那么难上口。

注释:画肚:据说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学书法时,常用手指在腹上划写。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译文:好古的韩退之慨叹自己生得迟,何况我又在韩公百年后。

注释:韩公:唐韩愈。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译文:强去寻找石鼓文的偏旁推敲点画,只认得一二还剩下八九。

注释:“强寻”二句:勉强辨认偏旁,推断其笔画,也只能辨认出其十分之一、二,其它大部分推断不出来。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译文:终于认出了“我车既攻马亦同”,又辨认出“其鱼维鱿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译文:好象在纵横成堆的古玩器中识得古鼎,又象那错落的众星辰中辨出了北斗。

注释:名斗:辨认出北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译文:多半模糊得象疮痕和手掌老茧,形体不全尚能辨认出足跟与臂肘。

注释:瘢:疮伤好了之后皮肤留下的斑。胝:手掌或脚掌上因劳动或走路等摩擦而生成的硬皮。跟肘:脚跟和手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译文:那么象娟娟的月牙隐入云雾,又真象好苗秃秃埋进深草里。

注释:娟娟:姣好的样子。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此处指遍地是莠草而没有禾苗,秀:挺拔,突出。稂莠,莠草。稂,古书上指狼尾草。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译文:石鼓四处漂流历经百战还偶然幸存,不知它独立千载与谁作朋友。

注释:百战:众多的战乱。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

译文:上可与轩辕、颉帝古文奇字抗礼,下可把李冰阳和李斯的小篆哺育。

注释:轩颉:轩辕(即黄帝)、仓颉。相传仓颉是中国汉文字的始创者,观鸟迹而创文字。唯诺,互相应答之声。此句指石鼓文字与上古苍颉创造的文字同声相求。揖,揖让。冰斯,李阳冰与李斯。李阳冰,唐代书法家,擅长篆书。李斯,秦始皇时丞相,曾取籀文(大篆)简省笔画,作小篆,彀(gòu)毂(gǔ):彀,待哺食的雏鸟;毂,哺乳。此句谓篆文与石鼓文字一脉相承。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译文:追忆昔日的鸿雁是歌周宣王名篇,当年太史籀用大篆来改变古文蝌蚪。

注释:周宣:周宣王。鸿雁:《诗经·小雅》篇名,旧注说《鸿雁》一篇是歌颂周宣王使离散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政绩的。籀史:指周宣王时的史籀,史籀作大篆,俗称蝌蚪文。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

译文:人心厌恶厉王、夷王之乱思圣贤,周室中兴天生了辅佐周王众耆耆。

注释:生耆耈:使老年人得以安生。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译文:他们东征徐虏象勇猛的强虎咆哮,北伐降伏犬戎多象轻易地驱使走狗。

注释:徐虏:指春秋时东方的诸侯小国徐国。阚:虎怒吼的声音。航虎:虎。犬戎:春秋时西北方少数民族。随指嗾:使其服贴,听从指挥。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译文:周穆王征战犬戎得四狼四鹿而归,连连赐方叔、召虎以玉器斗酒。

注释:象胥:周代官名,执掌各方少数民族。杂沓:指各方来进贡的少数民族纷纷而至。方召:方叔、召虎,周宣王时大臣,曾先后出征,建立战功,为宣王所赏识。圭:玉制手版。卣:铜制酒器。联翩:连续不断,前后相接。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译文:每因军中击响犬小鼓而思将帅功绩,岂能敲击军鼓而烦劳瞎眼的礞瞍。

注释:鼓鼙:擂动战鼓。考击:敲击,指敲打乐器。蒙叟:指盲人乐师。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译文:何人曾作《崧高》歌颂周王功业,写此文的作者名声应如衡山岣嵝。

注释:崧高:《诗经·大雅》篇名,旧注说是尹吉甫所作,颂扬周宣王功高如崧(嵩)山。斯文:指石鼓文。齐:等同。岣嵝:衡山的主峰,在今湖南省衡山市西,相传大禹在此得到金简玉书。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译文:勋功极大而又不矜夸居功占为已有,手下的文臣武将又那么的老实忠厚。

注释:至大:极大。矜伐:夸矜,骄傲。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未远:指周宣王距离周文王、武王时代不远。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译文:周王留下的石鼓文寻不到年岁甲乙,那里还有名字记载着谁或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译文:自从周王衰退更叠七国相继灭亡,竟然使一统的泰国积有九有之师。

注释:周衰:周王室衰落。更:变更。七国:指战国时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国。九有:九州。有,通“域”,此指秦国统一天下。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译文:秦朝扫除诗书崇尚暴虐的法律。放弃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

注释:埽除诗书:指秦始皇焚烧天下之书事。诵法律:指实行严酷的法律统治。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陈鞭木丑:陈列刑具。杻,手铐。后句指秦朝抛弃礼仪文治,而施用严刑处罚。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译文:当年是何人辅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牵着害民的黄狗。

注释:祖龙:指秦始皇赢政。上蔡公子:指李斯。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译文:登山刻石想记下自己功勋著烈,真个是后无继人前也不能成偶。

注释:登山刻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断巡行各地,到处刻石勒铭,夸示其功绩。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译文:都说秦皇巡视被他占领的四个国家,烹灭了强暴说是他解救了黔首。

注释:四国:秦始皇登上邹峄、琅琊、之罘、碣石诸山,此四处地方春秋战国时分属邹、齐、鲁、燕四国。黔首:指老百姓。秦始皇登之罘山刻石,辞中有“烹灭强暴,振救黔首”之句。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译文:连《六经》也化作了灰尘,真担心石鼓文也在当年遭到击剖。

注释:六经:指《诗》、《书》、《易》、《礼》、《春秋》、《乐》。《乐》经今已佚。委灰尘:指被秦始皇焚毁。击掊:击破。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译文:传说九鼎之一沉沦在泗水河里,想让万民沉入水底去摸取。

注释:九鼎:相传大禹所铸,象征九州之地,历代相传,奉为传家宝,后沉于泗水。下文“神物”也指九鼎。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译文:暴君即使用尽了众多的人力,神物也不会染上秦国的污垢。

注释:污秦垢:染上秦国的污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译文:当时真不知石鼓到何处去避厄运,无奈何天工令神鬼把石鼓把守。

注释:无乃:莫非。天工:造化的功能。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译文:人世兴亡多变而石鼓依然自闲,那些大富大贵们不朽也只有一朝。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译文:细细思量万物事理而坐着叹息,人生怎么才能与石鼓那样长寿?

注释:物理:事物之道理。

苏轼简介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苏轼的诗(2851篇)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