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高适的诗 > 登陇

登陇

[唐代]: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登陇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

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

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

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注释

此诗《全唐诗》题作“登垅”,题下注:“垅,应作陇,诗同。”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

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最低级的官。

适:走、往的意思。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0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7-108

登陇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是高适应哥舒翰的征召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离长安前去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上任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02-203

登陇鉴赏

  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高适简介

唐代·高适的简介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 高适的诗(216篇)

猜你喜欢

横浦十咏 其八 东坡祠

宋代刘黻

何年海上还,坐镇此山川。笔砚归京阙,衣冠带瘴烟。

一生忠胆在,万古党名传。吾道多流落,西风问老天。

公无渡河

明代于慎行

公无渡河,河水汤汤,连山嵯峨。电雨晦冥,龙伯来过。

吞舟锯齿,其族孔多。公无凫跃之技,出没涛波。又无宝璧与马,歆神之和。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五

何绛

何处风光最可怜,四邻凋谢变桑田。重牵匹马吟红叶,可惜雪花铺白毡。

坛上古松疑度世,渡头芳草忆前年。幽居寂寞无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鹃。

寿太师 其一

宋代吴顺之

尧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论道际风云。须知天地生成德,间世真儒辅圣君。

锦溪馆月夜怀黎惟仁

欧大任

夜久众諠息,幽人月下吟。潮来疑涧响,家远似山深。

送客烟中屦,期僧石上琴。何由共玄度,于此长禅心。

次韵龚谏议辅之同游灵岩寺

刘摰

琳宫仙老鬓虽霜,不厌山头石径长。杖履更为他日约,姓名聊记旧碑旁。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