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岑参的诗 >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唐代]: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注释

一本诗题无“平阳郡”。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

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创作背景

  岑参曾于天宝五、六载(746—747)游晋、绛,此诗当作于此时。一本题下有注“参曾居此郡八九年”,可知这首诗是作者重回旧地有感之作。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2、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鉴赏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岑参简介

唐代·岑参的简介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参的诗(374篇)

猜你喜欢

上汴州令狐相公

唐代朱庆馀

罢相恩犹在,那容处静司。政严初领节,名重更因诗。
公事巡营外,戎装拜敕时。恭闻长与善,应念出身迟。

和李啸楼先生三醉木芙蓉原韵 其三

刘凤梧

霜华争妒雁来红,时白时黄变幻中。太液遗芳今有主,莫因人去怅庭空。

众口

明代郭之奇

结绳时远,众口喁噞。载声于腕,墨深管铦。陷文不顾,甘谀乐疢,讳疾忘砭。

谁能响迩,或恐扬燖。宜彼金人,铭背三缄。

答客说

唐代白居易

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此说是虚传。
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叉鱼招张功曹(署)

唐代韩愈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题王昭君

宋代姚勉

谢却君恩入寒尘,宫花从此不能春。

丹青恨毛延寿,娄敬先为作俑人。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