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成语有关齿的成语

有关齿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齿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齿牙为祸齿牙:比喻谗言。指谗言拨弄,造成灾祸。《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共为唇齿比喻互相辅助。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俐、乖巧。口齿灵活;说话利落。形容会说会道;灵活乖巧而善于应变。也作“俐齿伶牙。”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咬牙切齿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齿颊生香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清·黄景仁《即席分赋得卖花声》之二:“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齿弊舌存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唇亡齿寒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利齿能牙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斗牙拌齿犹言斗口齿。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说了几句正经话,吃了几杯壮行酒。”
黄发儿齿比喻人长寿。
难以启齿启齿:开口。话很难说出口。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所恨者新丧未久,况且女求于男,难以启齿。”
共相唇齿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何足挂齿挂齿:放在嘴里说。有什么值得说的呢?形容不值一提。原带有轻蔑意;现表示客套的话语。东汉 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齿亡舌存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齿牙馀慧见“齿牙馀惠”。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杨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馀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切齿腐心切齿:咬紧牙齿;腐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齿过肩随谓尊礼长者。《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见与齿过肩随,礼殊拜绝,怀抱相得,忘其年义。”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齿敝舌存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唇揭齿寒见“唇亡齿寒”。
灵心慧齿天资聪慧,口齿伶俐。清·程羽文《鸳鸯牒》:“蔡文姬灵心慧齿,辱迹穹庐。”
齿少气锐见“齿少心锐”。宋·王禹偁《答丁谓书》:“夫刚直之名,吾诚有之。盖嫉恶过当,而贤、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齿少气锐,勇于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没齿无怨比喻永无怨言。《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打落牙齿和血吞和:混合。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口齿生香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6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不齿于人指被人看不起。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切齿痛心切齿:咬紧牙齿;痛心:形容心中极恨。形容愤恨到极点。《战国策 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攘袂切齿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齿落舌钝年老掉齿,说话不清楚。《红楼梦》第二回:“那老僧既聋且昏,又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切齿痛恨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齿如齐贝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含贝。”
唇齿相须犹唇齿相依。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四海冶》:“宣镇东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镇、黄花镇界。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适当山陵后背,乃唇齿相须之地。”
齿豁头童齿缺发秃。指老态。宋·陈师道《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烟,齿豁头童不计年。”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比喻双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与共。也作“唇齿相济。”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齿牙之猾见“齿牙为猾”。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瞋目切齿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唐 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齿白唇红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那厮唤做小张三,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齿牙春色形容爽朗地大笑。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
齿剑如归犹言视死如归。《晋书·列女传论》:“比夫悬梁靡顾,齿剑如归,异日齐风,可以激扬千载矣。”
唇竭齿寒见“唇亡齿寒”。《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生齿日繁生齿:指人口;繁:多。人口一天天多起来。宋·程颐《论十事札子》:“今则荡然无法。富者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殍而莫之恤,幸民虽多而衣食不足者,盖无纪极,生齿日益繁而不为之制。”
予齿去角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齿如含贝同“齿如齐贝”。《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俐齿伶牙能说会道。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
齿甘乘肥食美味,骑骏马。形容生活豪奢。清·王韬《原士》:“而游惰者且齿甘乘肥,三代下之国家,所以有岌岌之势也。”
蛾眉皓齿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
皓齿明眸皓:洁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染须种齿染须发,镶假牙。以之掩饰衰老。宋·陆游《岁晚幽兴》诗:“卜冢治棺轮我快,染须种齿笑人痴。”
齿如编贝同“齿如齐贝”。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屋瓦自惊天滓,丹毫圆折露华瀼。”
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唇齿之邦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稚齿婑媠稚齿:年少;婑媠:美好的样子。指年轻的美女。《列子·杨朱》:“穆之后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婑媠者以盈之。”
灵牙利齿比喻善于说话的人。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齿牙余论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齿牙为猾谓谗言造成灾祸。《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白齿青眉指青少年时期。明 袁宏道《哭临漳令王子声》诗:“忆昨与君发长安,白齿青眉吐肺肝。”
没齿难忘终身不能忘记。明 无名氏《四贤记 出家》:“修行报德,慨从我志,没齿难忘。”
蓬头历齿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