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成语有关源的成语

有关源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源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开源节流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正本溯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溯:寻找。从根本上整顿和寻找原因。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木本水源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源源不断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饮水思源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源殊派异水的源头与支流不相同。比喻各学派的来历和特征互不相同,各有自己的一套。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源远流长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酌水知源饮水要明白它的来源。比喻不忘本。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之二六:“谬膺重任,得免愆尤,实老师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衔结。”
源源本本源头和根本。多用以指事情的始末。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自从这立宪二字发见了,就有人从西书上译出一部宪法新论,讲的源源本本,有条有理。”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渊源有自亦作“渊源有自来”。①有根据,有来源。②指有根底。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家学渊源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
源清流清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自然就清。比喻因果相连,事物的本原好,其发展和结局也就好;或领导贤明,其下属也廉洁。源,也作原。亦作“源清流洁”、“源清流净”。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源源不绝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叩源推委追究其根源。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第六卷:“徐昌毂虽不得叩源推委,而风调高秀,十不能得五。”
推本溯源探索根源,寻找原因。
渊源有自来有根据,有来源。宋 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溯源穷流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饮水知源比喻明白事物的本源。宋·陈宗礼《广州光孝寺大鉴禅师殿记》:“口诵心惟,向慕而依归。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晋书·殷仲堪传》:“端本正源者,虽不能无危,其危易持。”
追本穷源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洪秀全演义》第二回:“果然追本穷源,查鸦片进口,都由华商发售。”
同源异派见“同源异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源泉万斛比喻文思涌溢。宋·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正本澄源犹正本清源。《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枝源派本指寻根究源,寻求和追究事物的根本。宋叶滴《题陈寿老论孟纪蒙》:“天台陈耆卿生晚而又独学,奚遽笔之书?然观其简峻捷疾,会心切己,则非熟于其统要者不能入也;总括凝聚,枝源派本,则非博于其伦类者不能推也。”
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杜弊清源杜绝弊端,廓清来源。清·林则徐《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
同源共流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追根查源同“追本溯源”。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第二一章:“而眼下,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
追根穷源同“追本溯源”。惜红馆主《续啼笑因缘》第三十七回:“原来家树、凤喜这头婚姻,追根穷源,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
端本澄源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春秋之时,天王之使,交驰于列国,而列国之君,如京师者绝少。夫子谨而书之,固以正列国之罪,而端本澄源之意,其致责于天王者尤深矣。”
有本有源见“有本有原”。《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十三妹]及至听他说的有本有源,有凭有据,不容不信。”
追本求源本:树根。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饮水辨源见“饮水知源”。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而得体势于《韩非子》、《吕览》者尤深,徒以薄其为人,不欲形诸论说,然后世有识,饮水辨源,其可掩耶?”
溯流徂源同“溯流穷源”。宋·周密《齐东野语·道学》:“其能发明先贤旨意,溯流徂源,论著讲介卓然自为一家者。”
寻源讨本穷本溯源。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左右逢源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反本溯源反:同“返”,归,还;溯:寻源。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康有为《大同书》已部:“昔之人孔之乎,渊渊深思,盖知之矣,故反本溯源,立胎教之义,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沿波讨源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晋 陆机《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穷源朔流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源源而来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源源而来。”
追根求源同“追本溯源”。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宋·朱熹《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枯本竭源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指损害事物的根基。《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拔本塞源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晋书 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源源不竭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竭:完。形容接连不断,没有尽头。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又防止了对于人力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人力动员却可以源源不竭。”
穷源溯流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清 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穷源竟委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本:根本;溯:追穷;探求)。比喻追寻根源。石三友《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讨流溯源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本末源流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源清流洁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本本源源本本:根本;源源:源头。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极本穷源谓彻底地推究本源。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追根溯源同“追本溯源”。晓剑《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沿流讨源犹沿波讨源。严复《原强》:“其勉人治群学者,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执因责果之事,惟群事为最难,非不素讲之所得与。”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