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成语有关闻的成语

有关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闻风而动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默默无闻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明 李桢《剪灯余话》:“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闻声相思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款学寡闻形容学问浅、见识少。庄周《庄子 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充耳不闻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前所未闻从来没有听说过。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闻所未闻闻:听到;未:没有。听到的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形容传说的事物或消息新鲜、奇特。《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骇人听闻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声闻过情名声超过实际。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如是我闻如是:指佛经经文内容如此;我闻:阿难自称我闻之于佛。佛教传说,后为佛经开卷语。《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芝:通“芷”,香草;兰:香草。好像进入满是香草的房间,闻久了就不能闻出香味。比喻在某种环境里呆久了,习以为常。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不闻不问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臭不可闻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唐·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臭不可当也。”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博闻强识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闻风丧胆听到一些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极度恐惧。丧胆:吓破胆。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博闻强志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惊见骇闻见“惊耳骇目”。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百闻不如一见闻:听。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指多听不如亲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千闻不如一见指听得再多还不如亲见更为可靠。《陈书 萧摩诃传》:“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
没没无闻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先秦 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汉朝刘向《说苑 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款启寡闻款启:见识狭小。形容学问浅、见闻寡陋。战国·宋·庄周《庄子·达生》:“今休,款启寡闻之民也。”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鸦雀无闻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
腥德发闻腥德:秽恶的行径。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晓。汉·徐干《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寡闻少见听的少,见的少。形容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东汉 班固《汉书 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察,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
浅闻小见闻:见识。学问浅薄,见解不高。明·王守仁《尊经阁记》:“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
浅见寡闻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耳闻不如目见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诗经 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耳闻眼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久闻大名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闻风破胆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方闻之士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名闻遐迩遐:远;迩:近。名声传扬到各地;形容名声很大。《魏书 崔浩传》:“奚斤辨捷智谋,名闻遐迩。”
碌碌无闻碌碌:平庸的样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没有名望。宋 秦观《李状元墓铭》:“君以诸生崛兴,名动海内,其视碌碌无闻而殁者,亦可以无憾。”
区闻陬见见闻不广,学识浅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后学小生,区闻陬见,不得而妄议已。”
逸闻轶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耳闻不如眼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旧唐书 辛替否传》:“臣尝以为古之用度不时,爵赏不当,破家亡国者,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眼见。”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遐迩闻名迩:近;遐:远。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重学敬德,遐尔著闻。”
传闻不如亲见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后汉书 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
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传闻异辞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