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成语有关惊的成语

有关惊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惊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语不惊人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惊鸿艳影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动魄惊心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第三卷:“秀水所称,光彩焕发,动魄惊心。”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惊心悼胆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惊惶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惊心吊胆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担惊受怕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惊慌失措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大惊失色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骨颤肉惊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惊涛骇浪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胆丧魂惊同“胆裂魂飞”。《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石破天惊山崩石裂;有惊天动地之势。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震动了整个天界。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议论的惊人。唐 李贺《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打草惊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惊魂未定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心惊胆战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宠辱不惊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惊世骇俗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大吃一惊形容非常吃惊。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胆颤心惊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元 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惊师动众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惊神泣鬼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翩若惊鸿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惊才风逸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心惊肉跳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形容心神不安;极其恐惧。跳:发抖。元 无名氏《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令人吃惊让人感到惊讶。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大惊小怪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触目惊心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惊见骇闻见“惊耳骇目”。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心惊胆碎碎:破裂。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明·郭勋《英烈传》第30回:“下令急回兵北走。众军心惊胆碎,兵溃争先。”
鸟惊鱼溃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隋书 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肉跳神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拍案惊奇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鸡犬不惊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惊耳骇目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吊胆惊心犹言吊胆提心。《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海波不惊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惊风扯火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惊恐万状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惊涛怒浪同“惊涛骇浪”。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怵目惊心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闻一多《龙凤》:“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
心惊胆怕内心惊惧害怕。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肉颤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打草蛇惊见“打草惊蛇”。《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鸟惊鼠窜见“鸟骇鼠窜”。《明史·艾万年传》:“贼衣食易尽,生理一绝,鸟惊鼠窜。”
愤风惊浪狂风骇浪。《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惊心裂胆见“惊心破胆”。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冻浦鱼惊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又惊又喜既惊讶又高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