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成语有关厉的成语

有关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厉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秣马厉兵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色厉内荏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雷厉风行厉:猛烈;行:奔跑;引申为迅速。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办事果断;行动迅速。宋 曾巩《亳州谢到任表》:“运独断之明,则天清水止;昭不杀之戒,则雷厉风行。”
蹈厉之志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敦风厉俗使民风纯朴敦厚。《魏书 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变本加厉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南朝 梁 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声色俱厉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外厉内荏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再接再厉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唐 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晨兢夕厉谓终日勤勉谨慎。《宋书·袁粲传》:“朕以眇疚,未弘政道,囹圄尚繁,枉滞犹积,晨兢夕厉,每恻于怀。”
发愤自厉发愤:下决心,立志;厉:磨砺。立志磨炼自己。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砥厉廉隅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正言厉色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
色厉胆薄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铺张扬厉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迹。”
厉精图治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3卷:“熙宁中,王介甫初参大政,神考方厉精图治。”
发扬蹈厉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形容精神饱满蓬勃;意气风发昂扬。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风行雷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深厉浅揭厉:连衣涉水;揭:撩起衣服。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敦世厉俗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欲兴利除害,则无其人,欲敦世厉俗,则无其具。”
蹈厉奋发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恶言厉色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磨砻底厉见“磨砻砥砺”。
砥厉名号见“砥砺名号”。《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疾声厉色言语急促,神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明 马愈《马氏日抄 胡宗伯》:“虽盛怒,未尝疾声厉色。”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严词厉色色:脸色。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带河厉山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厉行节约厉:严格;认真;行:实行。严格认真地实行节约。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去年十一月中共二中全会更着重地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以后,几个月来已经开始发生效果。”
志美行厉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救时厉俗匡救时弊,纠正风气。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先秦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砥节厉行见“砥节励行”。汉·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
奋发蹈厉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摩厉以须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备,待时而动。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踔厉风发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疾言厉色疾:急速;厉:严厉。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元 刘壎《隐居通议 文章四》:“平居于人无忤,睦亲族以礼,抚臧获以恩,未尝疾言厉色。”
正颜厉色颜:脸色。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明 王廷相《雅述》:“有德之人,心诚辞直,正颜厉色,不作伪饰,以为心害。”
蓬头厉齿形容头发蓬松,牙齿缺落,年高衰老的容态
发扬踔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雷厉风飞①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部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关机阖开,雷厉风飞。”
激贪厉俗谓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梁书·萧颖达传》:“在于布衣,穷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贪厉俗,惇此薄夫。”
夕惕若厉若:如;厉: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稍懈。《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厉精求治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悼。”
敷张扬厉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矫尾厉角形容逞强好胜、趾高气扬的模样。矫尾,翘尾巴。厉角,磨头角。清 钱谦益《冯巳苍诗序》:“宾筵客座,辩论锋起,援古证今,矫尾厉角,自以为冯氏一家之学,论者无以难也。”
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发奋蹈厉发:奋发,振作;蹈:跳、踏;厉:猛烈,有力。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邹韬奋《萍踪寄语》:“总以为社会大众谋幸福为第一义;发奋蹈厉,艰苦备尝,为的是这件事。”
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行峻言厉行:行为;峻:严厉。行为和言语都十分严厉。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正色厉声态度严正,言辞严厉。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磨厉以须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声色并厉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小。比喻经历时间久远。东汉·班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爱及苗裔。”
暴厉恣睢暴:残暴;恣睢:横行霸道,任意妄为。形容残暴凶狠,恣意横行。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缮甲厉兵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指作军事准备。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矫世厉俗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明 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扬清厉俗发扬清操,激励世俗。《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盱衡厉色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横眉怒目,面色严厉。《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踔厉奋发见“踔厉风发”。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
声张势厉张:伸张,扩张;厉:猛烈。指声势烜赫。清·曾国藩《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是时何坤柄国,声张势厉,家奴称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