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券弃债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é quàn qì zhài
基本解释券:泛指票据、凭证。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暂未找到成语折券弃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折券弃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开门见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僧多粥少 |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
野心勃勃 | 清 陈天华《狮子吼》:“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字下。” |
男女授受不亲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
算尽锱铢 | 清·昭梿《啸亭杂录·吴利府》:“尝牟利于主算者,主算者算尽锱铢,其父犹以为未足。” |
东扶西倒 |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
前脚后脚 | |
酒后茶余 | 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从别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乡--的例子推想起来,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