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章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例子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苗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在我们省里是无人不知的。”
基础信息
拼音dào dé wén zhāng
注音ㄉㄠˋ ㄉㄜˊ ㄨㄣˊ ㄓㄤ
繁体道惪文章
感情道德文章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学问与品德。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闳意妙指(意思解释)
- 不折不扣(意思解释)
- 目光短浅(意思解释)
- 彬彬有礼(意思解释)
- 戒骄戒躁(意思解释)
- 诛求无度(意思解释)
- 臭名远扬(意思解释)
-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诈奸不及(意思解释)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释)
- 乳臭未干(意思解释)
- 祸国误民(意思解释)
- 鬼鬼祟祟(意思解释)
- 祖传秘方(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死不开口(意思解释)
- 死对头(意思解释)
- 珍楼宝屋(意思解释)
- 举世无敌(意思解释)
- 春光明媚(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春去冬来(意思解释)
- 闲情逸趣(意思解释)
- 鲜血淋漓(意思解释)
※ 道德文章的意思解释、道德文章是什么意思由每日学习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不动声色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后继有人 | 继:继承。指后面有继承的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色中饿鬼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
困而不学 |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女生外向 | 向:朝着,引申为偏爱。女子成人总要结婚。指女子心向丈夫家。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安闲自得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迭床架屋 | 床上搁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诸如此类 | 许多像这种类型的。指与上述同类的。诸:一些;许多;如:像。 |
寥寥无几 | 寥:稀少;很少;无几:没有几个。形容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浅见薄识 | 浅见:肤浅的见解。形容见闻不广,知识贫乏。 |
冒失鬼 |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
转弯磨角 | 见“转弯抹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