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是一个聊的烂掉的话题。民国时期,好像没有人天天问怎么样练习口语。可是那个时候一些大师英国好到爆。
为什么?如何一门语言如何你没有学会说,一定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你可以想想我们在学母语的时候有方法吗?
我自己的口语可能比一般非英语专业的peers又好不少。原因我总结了一下:1)大学的时候练习的多,因为是英语协会的会长,每周都要为会员组织英语活动,等于变相的在当老师。后来在英国读教育心理学才发现学习最好的方式是 teach others。很多老师英语不错,一是底子好,二是一直不断在用,所以自然就好。
2)口语练习是从可以蹦词、到蹦短语、再到蹦句子,这样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和婴儿学习语言并无两样。能看懂的是被动知识,用说出来的才是语言能力。我们中国的语言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语言知识等同于知识能力了。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但不是等于。就好比,你读了10本游泳的学术著作,你对游泳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但你不下水,不去游,你还是一点也不具备游泳的能力。掉下水,即便你学富五车,一样被淹死。
3)在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境况下,外语口语能力的保持要靠每天的听力练习。语言的学习听力要先行。你能听懂心里起码不慌。听的多了,自然就能下意识的讲出来,讲不出来,就是听的还不够多。你能不能说出,是和不?当然可以。其他不行,是因为练习的量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