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诗文 > 杜甫的诗 > 暮归

暮归

[唐代]: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暮归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

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

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注释

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

柝(tuò):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客子:作者自谓。

捣练:捣洗白绸。

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

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pí):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不称意:不如意。

杖:拄(杖)。藜(lí):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参考资料:

1、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

2、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暮归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在公安(今湖北公安)时。此前杜甫在夔州的时候,写出了不少调高律细的诗篇,同时又想尝试一种新的诗体。有一天,他写了一篇非古非律,亦古亦律的七言诗《愁》,题下自己注道:“强戏为吴体。”这首《暮归》也是一首吴体七律。

参考资料:

1、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

2、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0

暮归鉴赏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 杜甫的诗(1134篇)

猜你喜欢

感遇·之卅一

唐代陈子昂

朅来豪游子。

势利祸之门。

双桃寄鞏经略三首

宋代姜特立

世间固有无情物,天上宁无有慾仙。

想得武陵人去后,精神交感此因缘。

试日怀世美

南北朝邹浩

挟策刚为泮水行,暖风迟日试诸生。姚黄魏紫知何许,独有杨花扑砚轻。

渔父

元代吴镇

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长波。

半夜潮生不那何。

题王晋卿所藏郑虔著色山水图

宋代曾肇

曾访江南鸟爪仙,误随尘网落人间。红泉碧涧春风里,尚记麻源谷口山。

乙巳岁除日收周茂叔虞曹武昌惠书知已赴官零陵丙午正月内成十诗奉寄 其二

宋代蒲宗孟

想到零陵日,高歌足解颜。乡闾接营道,风物近庐山。

万石今兴废,三亭谁往还。不知零与永,二郡孰安閒。

高考 自考 留学 英语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造句 作文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