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古籍 > 魏书诗人 > 列传·卷六十

列传·卷六十

魏收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

  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少好学,博通群籍,与上谷侯天护、顿丘李彪同 志齐名。幽州刺史胡泥以尼学艺文雅,乃表荐之。征拜秘书著作郎,奏佛道宜在史 录。后改中书学为国子学。时中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以尼硕学博识,举为国子祭 酒。高祖尝亲在苑堂讲诸经典,诏尼侍听,赐帛百匹。尼后兼幽州中正。出为幽州 平北府长史,带渔阳太守,未拜,坐为中正时受乡人财货免官。尼每自伤曰:“吾 昔未仕,不曾羡人,今日失官,与本何异?然非吾宿志,命也如何!”既而还乡, 遂卒于冀州,年六十一。有书数千卷。所造《字释》数十篇,未就而卒。其从孙太 学博士承庆遂撰为《字统》二十卷,行于世。

  子介,字天佐。奉朝请,冀州默曹参军。早卒。

  尼从子鸣鹄。鸣鹄弟季智,俱有名于时,前后并为幽州司马。

  季智子璠,通直散骑常侍。

  季智从弟荆,范阳太守,有吏能。卒,赠平西将军、东益州刺史。

  季智从子伯庆,汝南太守。

  伯庆从父弟藻,字景德。少孤,有雅志,涉猎经史。太和初,举秀才,射策高 第。以母疾还。征拜中书博士,诏兼礼官,拜燕宣王庙于长安。还,授宁远将军, 赐爵魏昌男。选为廷尉正,转考功郎中。除建德太守。以清贫,赐帛六十匹。寻假 宁远将军,领统军,外防内抚,甚得居边之称。解任还家,久之,除兗州左将军府 长史,又拜瀛州安东府长史,加扬烈将军。藻以年老归家,阖门不关世事。孝昌中, 在乡为贼帅杜洛周所囚,发病卒。永熙中,赠征虏将军、幽州刺史。

  子贞,字世干。早卒。

  贞弟弼,字世辅。长于吏事。本州别驾,加轻车将军。属洛周陷城,弼遂率宗 亲南渡河,居于青州。值邢杲起逆,青州城民疑河北人为杲内应,遂害弼,时年四 十八。

  子捴,袭祖爵。

  弼弟斐,武定末,尚书右丞。

  藻从弟令鲜,京兆王愉郎中令。坐同愉反,逃窜免。会赦,除名。

  子世和,武定末,齐州骠骑司马。

  藻从弟延兴,南豳州刺史。

  延兴从弟固,字敬安。性俶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 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阳,板府法曹行参军,假陵江将军。昶严暴, 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 道。固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 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署城局,仍从昶镇彭城,板兼长史。俄以忧去任。

  裴叔业以淮南内附,世宗诏平南将军、广陵侯元衎与司徒、彭城王勰同镇寿春, 敕固为衎司马。还,除太尉西阁祭酒,兼廷尉评。上改定律令议。除给事中。出为 试守北平太守,甚有惠政。久之,以公事免。后除给事中,领侍御史。转治书,劾 奏广平王怀、汝南王悦、南阳长公主。及使怀荒,镇将万贰望风逃走。劾恆农太守 裴粲免官。

  时世宗广访得失,固上谠言表曰:“臣闻为治不在多方,在于力行而已。当今 之务,宜早正东储,立师傅以保护,立官司以防卫,以系苍生之心;揽权衡,亲宗 室,强干弱枝,以立万世之计;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孜孜万 几,躬勤庶务,使民无谤讟之响;省徭役,薄赋敛,修学官,遵旧章,贵农桑,贱 工贾,绝谈虚穷微之论,简桑门无用之费。以存元元之民,以救饥寒之苦,上合昊 天之心,下悦亿兆之望。然后备器械,修甲兵,习水战,灭吴会,撰封禅之礼,袭 轩唐之轨,同彼七十二君之徽号。协定鼎嵩河之心,副高祖殷勤之寄,上与三皇比 隆,下与五帝齐美,岂不茂哉!臣位卑识昧,言不及义,属圣明广访,敢献瞽言。 伏愿陛下留神,少垂究察。”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 事;又咸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敝益甚。固乃 作《南北二都赋》,称恆代田渔声乐侈靡之事,节以中京礼仪之式,因以讽谏。辞 多不载。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飨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 曰:“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 卒。愿公勉之。”显嘿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 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 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 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 之事。其词曰:

  绍有周之遐轨兮,初锡世于河阳。建甸侯而列爵兮,与王室而并昌。遭季叶之 纷乱兮,仍矫迹于良乡。弃卫侯之桢弼兮,乃植根于幽方。自祖考而辉烈兮,逮余 躬而翳微。惧堂构之颓挠兮,恐崩毁其洪基。心惴惴而栗栗兮,若临深而履薄。登 乔木而长吟兮,抗幽谷而靡托。何身轻而任重兮,惧颠坠于峻壑。凭神明之扶助兮, 虽幽微而获存。赖先后之醇德兮,乃保护其遗孙。

  伊日月之屡迁兮,何四时之相逼?知年命之有期兮,慨斡流之不息。伤艰踬之 相承兮,悲屯蹇而日臻。心恻怆而不怿兮,乃有怀于古人。

  或垂纶于渭滨兮,有胥靡于傅岩。既应繇而赴兆兮,作殷周之元鉴。孔栖栖而 不息兮,终见黜于庶邦。墨驰骋而不已兮,亦举世而不容。有鸾孤而争国兮,有让 位而采薇。有跃马而赴会兮,有栖迟以俟时。曹纳辛而袁亡兮,袁戮田而曹盛。鲍 授州而得时兮,韩弃牧而失性。赵尧门而诞圣兮,终夭隐而不繁。卫泯躯于世难兮, 启洪业于宣元。释皋繇之法宪兮,见蓼六之先亡。练疑枉于怨狱兮,宁于公之独昌。 明祸福之同门兮,知休咎之异涂。寻倚伏之无源兮,或先诎而后舒。

  赐凭轩而策驷兮,抚清琴而自娱。宪服敝于陋巷兮,蕴六艺于蓬庐。勃计行而 致位兮,错谋合而身倾。萧功成而福集兮,韩勋立而祸并。纷回平而绵结兮,亮未 识其幽情。有积毁而恩昵兮,有积誉而宠衰。或形乖而意合兮,或身密而志离。情 与貌而纷竞兮,体与识而交驰。

  旦流言而见疑兮,先缘谤而益信。乐食子而中疏兮,巴放麂而日进。或举世而 称贤兮,偶不合于主心。或居乡而三黜兮,独为时之所钦。或负鼎而干主兮,或杖 策于幽林。或望旗而色阻兮,或临危而抚琴。道有大而由小兮,义有显而必微。理 贵在于得要兮,事终成于会机。每一日而三省兮,亦有念而九思。孰有是而可是兮, 孰有非而可非?

  石育子而启夏兮,鳦遗卵而孕殷。鸟藉冰而存弃兮,虎乳孩以字文。发升舟而 鱼跃兮,季潜躯而覆云。或挥戈而争帝兮,或洗耳而辞君。道曲成而不一兮,神参 差而异兆。兹圣达之未明兮,岂前修之克了?迷白日之近遥兮,方有窥于天表。且 临海而观澜兮,何津源之杳杳?

  文迁绎而身徂兮,景守节而灾移。汤改祝而革命兮,灵投策而诟龟。圉据胎而 为巨兮,友发文而自相。凤吹砺而襄坠兮,神压纽而平王。彼嬴缩之由人兮,信吉 凶之在己。或勤忧以减龄兮,亦安乐而获祉。

  弟成师而害兄兮,父纯臣而烹子。识同命于三君兮,兆先见于矞姒。始楼桑而 发辉兮,终龙变于巴庸。绕阊门而结庆兮,郁蝉蜕于三江。水浩浩而襄陵兮,窃息 壤而瘠之。鲧殛死于羽山兮,禹宣力而营之。凿龙门以通河兮,疏九江而入海。总 九州以攸同兮,甄五都之所在。虽父子之同气兮,乃业行之丕改。

  以患蹇为福兮,痛比干之残躯。以佞谀为获安兮,晒宰嚭之见屠。以举士而受 赏兮,悼史迁之腐刑。以进为无益兮,见鄂秋之专城。以仁义为桎梏兮,信揖让之 劳疲。以放旷为悬解兮,伤六亲之乖离。哀越种之被戮兮,嘉范蠡之脱羁。钦四皓 之高尚兮,叹伊周之涉危。望仗钺而先锋兮,光安车而勿顾。求封赏于寸心兮,梦 台衮于远虑。或忌贤而独立兮,或篡君以自树。既思匿而名扬兮,亦求清而反污。

  见众兆之纷错兮,睹变化之无方。心营营而扰扰兮,乃探衷而准常。俨端坐于 敝筵兮,始拂龟而整策。冀灵鉴之祐余兮,愿告余以忠益。龟发兆以施灵兮,利去 华而守约。蓍布列而成卦兮,保龙潜而勿跃。踵嘉遁之玄踪兮,追考盘于岩壑。登 名山以恬澹兮,辞朝市之纷若。奉贞吉于占繇兮,翻夕警而晨装。

  揖许公于箕岭兮,谘夷齐于首阳。瞻嵩华之嵁崿兮,眺恆碣之突唐。陵江湖之 骇浪兮,升医闾之尚羊。乘玄虬之奕奕兮,鸣玉銮之玱玱。浮沧波而濯足兮,入三 山而解裳。谒伯禹于涂山兮,诘三苗于三危。登苍梧而遐眺兮,访二妃于有妫。追 祝融于荆芊兮,问洛宓于冯夷。

  陵回飚而上骧兮,穷深谷而下驰。沿扶水而远瞩兮,见虞渊之威微。乘阆风之 峻岅兮,觌王母于崦嵫。升瑶台而奏歌兮,坐琼室而赋诗。托赤水以寄命兮,附光 风以传辞。出琨岫之峥嵘兮,入汜林之杳郁。采钟山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戍。

  携羽民而远游兮,探长生之妙术。腾云雾而窈冥兮,变域中之秽质。望玄阙之 寂寥兮,过寒门而怀悲。揖若士于霄际兮,求雾尘于海湄。凭帝台而肆眺兮,历层 冰而风驰。越弱水之渟濙兮,蹑不周之嶮巇。屑琼蕊以为粮兮,斟玉液以为浆。结 秋兰为以珮兮,揽白蜺以为裳。

  耸景云而上征兮,抚阊阖而启扉。肃百神而警策兮,奏《中皇》于紫微。聆 《钧天》而九变兮,耽广乐而忘归。忽心移而志骇兮,恋旧京而依依。握招摇以为 旆兮,巡天汉而下游。建云旗之逶迤兮,御回风之浏浏。策王良以敛辔兮,命风伯 以挟辀。符屏翳以清路兮,告河鼓以具舟。

  聊右次于析木兮,遹回驾于青丘。访古人以首阳兮,亦问道于爽鸠。睹三韩 之累累兮,见卉服之悠悠。瞻雒常之郁郁兮,贡楛矢之啾啾。心怊怊而惕惕兮,志 悯悯而绵绵。伊五岳之塠塠兮,何四海之涓涓?瞻九河其如带兮,观三江其沉然。 夫五都之总总兮,尚何足以游盘?彼八方之局促兮,殊无可以达观。方吞霞而弃粒 兮,亦屑玉而炼丹。漱醴泉以养气兮,吸沆瀣以当餐。廕建木之长柯兮,援木禾之 修茎。咀玉髓而充渴兮,嚼正阳以长生。参松乔而抚翰兮,侣浮丘而上征。

  嗟域中之默默兮,讵摅写其深情。情盘桓而犹豫兮,志狐疑而未决。久放荡而 不还兮,心惆怅而不悦。忆慈亲于故乡兮,恋先君于丘墓。回游驾而改辕兮,纵归 辔而缓御。仆眷眷于短衔兮,马依依于跬步。还故园而解羁兮,入茅宇而返素。耕 东皋之沃壤兮,钓北湖之深潭。养慈颜于妇子兮,竞献寿而荐甘。朝乐酣于浊酒兮, 夕寄忻于素琴。诵风雅以导志兮,蕴六籍于胸襟。敦儒墨之大教兮,崇逸民之远心。 播仁声于终古兮,流不朽之徽音。进不求于闻达兮,退不营于荣利。泛若不系之舟 兮,湛若不用之器。不洁其身兮,不屑于位。不拘小节兮,不求曲备。资灵运以托 己兮,任性命之遭随。既听天而委化兮,无形志之两疲。除纷竞而靖默兮,守冲寂 以无为。寄后贤以籍赏兮,宁怨时之弗知。

  乱曰:禀元承命,人最灵兮。夭寿否泰,本天成兮。体源究道,归圣哲兮。随 化委遇,能达节兮。显亲扬名,德之上兮。保家全身,亦厚量兮。趣世浮动,违性 命兮。鉴始究终,同水镜兮。志愿不合,思远游兮。陵虚骋志,从所求兮。周历四 极,腾八表兮。形劳志沮,未衷道兮。反我游驾,养慈亲兮。躬耕练艺,齐至人兮。

  固又作《刺谗疾嬖幸诗》二首曰:

  巧巧佞佞!谗言兴兮。营营习习,似青蝇兮。以白为黑,在汝口兮。汝非蝮虿, 毒何厚兮?巧佞!巧佞!一何工矣。司间司忿,言必从矣。朋党噂沓,自相同矣。 浸润之譛,倾人墉矣。成人之美,君子贵焉。攻人之恶,君子耻焉。汝何人斯?譛 毁日繁。予实无罪,骋汝诡言。番番缉缉,谗言侧入。君子好谗,如或弗及。天疾 谗说,汝其至矣。无妄之祸,行将及矣。泛泛游凫,弗制弗拘。行藏之徒,或智或 愚。维予小人,未明兹理。毁与行俱,言与衅起。我期惩矣,我其悔矣。岂求人兮? 忠恕在己。

  彼谄谀兮,人之蠹兮。刺促昔粟,罔顾耻辱,以求媚兮。邪干侧入,如恐弗及, 以自容兮。志行褊小,好习不道。朝挟其车,夕承其舆。或骑或徒,载奔载趋。或 言或笑,曲事亲要。正路不由,邪径是蹈。不识大猷,不知话言。其朋其党,其徒 实繁。有诡其行,有佞其音。蘧蒢戚施,邪媚是钦。既诡且石,以逞其心。是信 是任,败其以多。不始不慎,末如之何。习习宰嚭,营营无极。梁丘寡智,王鲋浅 识。伊戾、息夫,异世同力。江充、赵高,甘言似直。竖刁、上官,擅生羽翼。乃 如之人,僭爽其德。岂徒丧邦,又亦覆国。嗟尔中下,其亲其昵。不谓其非,不觉 其失。好之有年,宠之有日。我思古人,心焉若疾。凡百君子,宜其慎矣。覆车之 鉴,近可信矣。言既备矣,事既至矣。反是不思,维尘及矣。

  肃宗即位,除尚书考功郎,奏诸秀孝中第者听叙,自固始。大军征硖石,敕为 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中。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 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 郎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并面陈往 代诸王贤愚之分,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熙平二年,除 洛阳令,将军如故。在县甚有威风。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禫之后,犹 酒肉不进。时固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 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 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 君子哉若人!”及汝南王悦为太尉,选举多非其人,又轻肆挝挞,固以前为元卿, 虽离国,犹上疏切谏。事在《悦传》。悦辟固为从事中郎,不就。

  正光二年,京兆王继为司徒,高选官僚,辟固从事中郎,加镇远将军。府解, 除前军将军,镇远如故。又典科扬州勋赏。初硖石之役,固有先登之功,而朝赏未 及,至是与尚书令李崇讼勋更表。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称焉。四年九月卒, 时年五十七。赠辅国将军、太常少卿,谥曰文。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 丧,亲故为其棺敛焉。初,固著《绪制》一篇,务从俭约。临终,又敕诸子一遵先 制。固有三子。

  长休之,武定末,黄门郎。

  休之弟诠之,字子衡。少著才名,辟司徒行参军。早为门生所害,时人悼惜之。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 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 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 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及至,大喜,曰: “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 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 有政绩。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 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 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兗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 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 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 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按《周礼·考工记》云:夏后氏世 室,殷重屋,周明堂,皆五室。郑注云:‘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 堂,互言之,以明其制同也。’若然,则殷夏之世已有明堂矣。唐虞以前,其事未 闻。戴德《礼记》云:明堂凡九室,十二堂。蔡邕云:‘明堂者,天子太庙,飨功 养老,教学选士,皆于其中,九室十二堂。’按戴德撰《记》,世所不行。且九室 十二堂,其于规制,恐难得厥衷。《周礼》营国,左祖右社,明堂在国之阳,则非 天子太庙明矣。然则《礼记·月令》四堂及太室皆谓之庙者,当以天子暂配享五帝 故耳。又《王制》云:‘周人养国老于东胶。’郑注云:‘东胶即辟雍,在王宫之 东。’又《诗·大雅》云:‘邕邕在宫,肃肃在庙。’郑注云:‘宫,谓辟雍宫也, 所以助王。养老则尚和,助祭则尚敬。’又不在明堂之验矣。按《孟子》云:‘齐 宣王谓孟子曰,吾欲毁明堂。’若明堂是庙,则不应有毁之问。且蔡邕论明堂之制 云:‘堂方一百四十尺,象坤之策;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象乾之策;方六丈,径 九丈,象阴阳九六之数;九室以象九州;屋高八十一尺,象黄钟九九之数;二十八 柱以象宿;外广二十四丈以象气。’按此皆以天地阴阳气数为法,而室独象九州, 何也?若立五室以象五行,岂不快也?如此,蔡氏之论非为通典,九室之言或未可 从,窃寻《考工记》虽是补阙之书,相承已久,诸儒注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不 亦优乎?且《孝经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刘之论, 同《考工》者多矣。朝廷若独绝今古,自为一代制作者,则所愿也。若犹祖述旧章, 规摹前事,不应舍殷周成法,袭近代妄作。且损益之极,极于三王,后来疑议,难 可准信。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也,合于五行之数,《周礼》依 数以为之室。施行于今,虽有不同,时说然耳。’寻郑此论,非为无当。按《月令》 亦无九室之文,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阳右个即明堂左个,明堂右个即总章左 个,总章右个即玄堂左个,玄堂右个即青阳左个。如此,则室犹是五,而布政十二。 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 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 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 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 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 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 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子彦始,武定中,淮阳太守。

  思伯弟思同,字士明。少厉志行,雅好经史。释褐彭城王国侍郎,五迁尚书考 功郎,青州别驾。久之,迁镇远将军、中散大夫、试守荥阳太守。寻即真。后除平 南将军、襄州刺史。虽无明察之誉,百姓安之。及元颢之乱也,思同与广州刺史郑 光护并不降。庄帝还宫,封营陵县开国男,邑二百户,除抚军将军、给事黄门侍郎、 青州大中正。又为镇东、金紫光禄大夫,仍兼黄门。寻加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迁鄴后,除黄门侍郎、兼侍中、河南慰劳大使。仍与国子祭酒韩子熙并为侍讲,授 静帝《杜氏春秋》。又加散骑常侍,兼七兵尚书。寻拜侍中。兴和二年卒。赠使持 节、都督青徐光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司徒公、青州刺史,谥曰 文献。

  初,思同之为别驾也,清河崔光韶先为治中,自恃资地,耻居其下,闻思同还 乡,遂便去职。州里人物为思同恨之。及光韶之亡,遗诫子侄不听求赠。思同遂上 表讼光韶操业,登时蒙赠谥。论者叹尚焉。

  思同之侍讲也,国子博士辽西卫冀隆为服氏之学,上书难《杜氏春秋》六十三 事。思同复驳冀隆乖错者十一条。互相是非,积成十卷。诏下国学集诸儒考之,事 未竟而思同卒。卒后,魏郡姚文安、乐陵秦道静复述思同意。冀隆亦寻物故,浮阳 刘休和又持冀隆说。至今未能裁正焉。

  李叔虎,渤海蓚人也。从祖金,世祖神中与高允俱被征,位至征南从事中郎。 叔虎好学博闻,有识度,为乡闾所称。太和中,拜中书博士,与清河崔光、河间邢 峦并相亲友。转议郎。久之,迁太尉从事中郎,转国子博士、本国中正,摄乐陵中 正。性清直,甚有公平之称。后兼散骑侍郎、太极都将。事讫,除高阳太守,固辞 不拜。寻除显武将军、太尉高阳王雍谘议参军事,雍以其器操重之。寻除假节、行 华州事,为吏民所称。永平四年卒,年五十四。赠冠军将军、南青州刺史,谥曰穆。

  兄叔宝,州举秀才,拜顿丘公国郎中令。迁太常丞。延昌末,叔宝为弟台户及 从弟归伯同沙门法庆反,陷破郡县,叔宝当坐,遇病死于洛阳狱。

  子伯胄,光禄大夫。

  叔宝从弟凤,历尚书郎中、国子博士。坐弟同京兆王愉逆,除名。

  凤从子长仁,字景安。颇有学涉。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 郎。累迁平南将军、沛郡太守,仍为彭城太守。又从尉元讨定南境,赐爵延陵男。 征拜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刘准。行还,以疾除北海内史,诏赐医药。凡在三郡,吏 民安之。寻卒。武定中,赠安南将军、七兵尚书、冀州刺史,男如故。

  长仁从弟述,字道兴,有学识。州举秀才。拜太常博士,使诣长安,册祭燕宣 王庙。还,除尚书仪曹郎,赐爵蓚县男,稍迁建兴太守。卒。

  子象,字孟则。清简有风概,博涉群书。初袭爵,为徐州平东府功曹参军。迁 冀州治中,有勤绩。久之,拜散骑侍郎,加宁朔将军,寻转中书侍郎。出为青州太 傅开府谘议参军、行北徐州事、本将军、光禄大夫。齐文襄王引为开府谘议参军, 加征东将军。兴和二年,兼散骑常侍,使于萧衍。三年卒,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 司、冀州刺史,谥曰文简,以子子贞预义之勤也。

  子贞,历司空长史、武邑太守、司徒右长史、阳平太守。入为吏部郎中。出为 骠骑将军、兗州刺史。坐贪污赐死。

  路恃庆,字伯瑞,阳平清渊人也。祖绰,阳平太守。恃庆有干用,与广平宋翻 俱知名,为乡闾所称,相州刺史李安世并表荐之。太和中,除奉朝请。恃庆以从兄 文举有才望,因推让之。高祖遂并拜焉。稍迁尚书仪曹郎,转左民郎,行颍川郡。 出为华州安定王征虏府长史。寻以母忧去职。仍转定州河间王琛长史。琛贪暴肆意, 恃庆每进苦言。年四十八,卒。赠左将军、安州刺史,谥曰襄。

  子祖璧,给事中。

  恃庆弟仲信,亦好学。为太尉参军,稍迁奉车都尉、开府掾。章武王融之讨葛 荣也,仲信为其都督府长史。融败殁,仲信遂亦免弃。

  仲信弟思略,字叔约,有识尚。冀州安东府骑军参军。

  子祖遗,武定末,太学博士。

  思略弟思令,字季俊。初为广阳王司空参军,转司空城局参军、司徒记室、威 远将军、尚书左民郎,转右民。

  时天下多事,思令乃上疏曰:“臣闻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戎之有功,在于将 帅。三代不必别民,取治不等;五霸不必异兵,各能克定。有汤武之贤,犹须伊望 之佐;尧舜之圣,尚有稷契之辅。得其人也,六合唾掌可清;失其人也,三河方为 战地。何者?动之甚易,靖之至难。窃以比年以来,将帅多是宠贵子孙,军幢统领, 亦皆故义托附。贵戚子弟未经戎役,至于衔杯跃马,志逸气浮,轩眉攘腕,便以攻 战自许。及临大敌,怖惧交怀,雄图锐气,一朝顿尽。乃令羸弱在前以当锐,强壮 居后以安身。兼复器械不精,进止不集,任羊质之将,驱不练之兵,当负险之众, 敌数战之虏,欲令不败,岂有得哉!是以兵知必败,始集而先逃;将又怖敌,迁延 而不进。国家便谓官号未满,重爵屡加,复疑赏赉之轻,金帛日赐。帑藏空虚,民 财殚尽。致使贼徒更增,胆气益盛,生民损耗,荼毒无聊。主叹臣哀,何心寝食。 臣虽位微,窃不遑舍。臣闻孝行出于忠贞,节义率多果决。德可感义夫,恩可劝死 士。今若舍上所轻,求下所重。黜陟幽明,赏罚善恶。搜徒简卒,练兵习武,甲密 弩强,弓调矢劲。谋夫既设,辩士先陈,晓以安危,示其祸福。如其不悛,以我义 顺之师,讨兹悖逆之竖,岂异厉萧斧而伐朝菌,鼓洪炉而燎毛发!虽愚者知其不旋 踵矣。敢以愚短,昧死陈诚。”

  寻拜假节、征虏将军、阳平太守。又割冀州之清河、相州之阳平、齐州之平原 以为南冀州,仍以思令为左将军、南冀州刺史、假平东将军、都督。时葛荣遣其清 河太守季虎据高唐城以招叛民,思令乃命麾下并率乡曲潜军夜往,出其不意,遂大 破之,徐乃收众南还。又诏思令并领冀州流民。及葛荣灭,还镇平原。后除征东将 军、金紫光禄大夫,转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天平三年三月卒,时年五十一。赠骠 骑将军、定州刺史。

  恃庆从叔景略,起家中书博士。太和中,尚书郎、本郡中正。出为齐州魏郡、 平原二郡太守。卒。

  景略弟雄,字仲略,容貌伟异。以军功为给事中。高祖曾对群臣云:“路仲略 好尚书郎才。”仆射李冲云:“其人宜为武职。”遂停。转太尉咸阳王录事参军, 迁伏波将军、奉车都尉。卒,赠顿丘太守。

  景略从祖弟法常,幼而修立。为郡功曹,早卒。仪同李神俊与之有旧,每云: “诸路前辈中,有路法常足为名士,谓必远至,而竟无年。天下事诚难知也。”

  房亮,字景高,清河人也。父法延,谯郡太守。亮好学,有节操。太和中,举 秀才,为奉朝请。拜秘书郎,又兼员外散骑侍郎,副中书侍郎宋弁使于萧赜。还, 除尚书二千石郎中、济州中正。兼员外常侍,使高丽,高丽王托疾不拜。以亮辱命, 坐白衣守郎中。后除济北太守,转平原太守,以清严称。时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 州反,平原界在河北,与愉接境。愉乃遣人说亮,啖以荣利。亮即斩其使人,发兵 防捍。愉怒,遣其大将张灵和率众攻亮。亮督厉兵民,喻以逆顺,出城拒击,大破 之。寻遭忧解任。服终,除左将军、汲郡太守。迁前将军、东荆州刺史。亮留心抚 纳,夷夏安之。时边州刺史例得一子出身,亮不言其子而启弟子超为奉朝请。议者 称之。转平东将军、沧州刺史,入为光禄大夫,加安东将军。永安二年卒,年七十 一。赠抚军将军、齐州刺史。

  子柬,字元约。卒于光禄大夫。

  亮弟诠,字凤举。尚书郎、本州中正。卒,赠抚军将军、齐州刺史。

  诠弟悦,字季欣。解褐广平王怀国常侍,转青州平东府中兵参军,加宣威将军。 迁高阳太守,转广川太守,加镇远将军。普泰中,济州刺史张琼表所部置南清河郡, 仍请悦为太守,朝廷从之。凡历三郡,民吏安之。迁平东将军、太中大夫。兴和二 年卒,年七十。赠征东将军、济州刺史。

  长子超,字伯颖。武定末,司徒录事参军、济州大中正。

  超弟昭,淮州骠骑大将军府长史。

  曹世表,字景升,东魏郡魏人也。魏大司马休九世孙。祖谟,父庆,并有学名。 世表少丧父,举止有礼度。性雅正,工尺牍,涉猎群书。

  太和二十三年,尚书仆射、任城王澄奏世表为国子助教,颇失意。后转司徒记 室。与武威贾思伯、范阳卢同、陇西辛雄等并相友善。侍中崔光,乡里贵达,每称 美之。遇患归乡。永平中,除兗州左将军府司马,非其所愿,复以病解。延昌中, 除清河太守,治官省约,百姓安之。正光中,拜前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将军、 京兆王继西征,以为从事中郎,摄中水兵事,自当烦剧,论者皆称其能。还都,拜 司空长史。孝昌中,青齐频年反乱,诏世表持节慰喻。还都,转尚书右丞。

  后加征虏将军、出行豫州刺史。值萧衍将湛僧珍陷东豫州,州民刘获、郑辩反 于州界,为之内应。朝廷以源子恭代世表为州,以世表为东南道行台,率元安平、 元显伯、皇甫邓林等讨之。于时贼众强断小殷关,驿使不通。诸将以士马单少,皆 败散之余,不敢复战,咸欲保城自固。世表时患背肿,乃舆病出外,呼统军是云宝 谓之曰:“湛僧珍所以敢深入为寇者,以获、辩皆州民之望,为之内应。向有驿至, 知刘获移军欲迎僧珍,去此八十里。今出其不意,一战可破。获破,则僧珍自走, 东南清服,卿之功也。”乃简选兵马,付宝讨之。促令发军,日暮出城,比晓兵合。 贼不意官军卒至,一战破获,诸贼悉平,湛僧珍退走。唯郑辩与子恭亲旧,亡匿子 恭所。世表召诸将吏,众责子恭,收辩斩之,传首京师。敕遣中使宣旨慰喻,赐马 二匹、衣服被褥。复以世表行豫州事,行台如故。还朝,加左将军,兼尚书东道行 台,沿河分立镇戍,以备葛荣。行达青州,遇患卒,时年五十四。永熙中,赠平东 将军、齐州刺史。

  潘永基,字绍业,长乐广宗人也。父灵虬,中书侍郎。永基性通率,轻财好施。 为冀州镇东府法曹行参军,迁威烈将军、扬州曲阳戍主,转西硖石戍主,治陈留、 南梁二郡事,颇有威惠。转扬州车骑府主簿。累迁虎贲中郎将、直寝、前将军。出 为持节、平北将军、冀州防城都督、长乐太守。于时葛荣攻信都,长围遏水以灌州 城。永基与刺史元孚同心戮力,昼夜防拒。外无军援,内乏粮储,从春至冬,力穷 乃陷。荣欲害孚,永基请以身代孚死。

  永安二年,除颍川太守,迁镇东将军、东徐州刺史。时萧衍将曹世宗、马洪武 等率众来寇,永基出讨,破之。永熙中,为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车骑将军、 左光禄大夫。寻加卫大将军、复除东徐州刺史。前后在州,为吏民所乐。代还京师。 元象初卒,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右 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长子子礼,州主簿。

  子礼弟子智,武定中,太尉士曹参军。

  朱元旭,字君升,本乐陵人也。祖霸,真君末南叛,投刘义隆,遂居青州之乐 陵。元旭颇涉子史,开解几案。起家清河王国常侍。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频 使高丽。除尚书度支郎中。神龟末,以郎选不精,大加沙汰。元旭与陇西辛雄、范 阳祖莹、泰山羊深、西平源子恭并以才用见留。寻加镇远将军、兼尚书右丞,仍郎 中、本州中正。时关西都督萧宝夤启云:“所统十万,食唯一月。”于是肃宗大怒, 召问所由。录、令以下,皆推罪于元旭。元旭入见,于御座前屈指校计宝夤兵粮乃 逾一年,事乃得释。除通直散骑常侍。永安初,加平东将军、尚书左丞、光禄大夫。 后转司农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天平中,复拜尚书左丞。既无风操,俯仰 随俗,性多机数,自容而已。于时朝廷分汲郡、河内二界挟河之地以立义州,安置 关西归款之户,除元旭使持节、骠骑将军、义州刺史。武定三年夏,卒于州,年六 十七。赠本将军、幽州刺史。

  子敬道,武定中,司徒长流参军。

  史臣曰:阳尼学义之迹,世不乏人。固远气正情,文学兼致。贾思伯门有旧业, 经明行修,唯兄及弟,并标儒素。李、路器尚所及,俱可观者。象风彩词涉,亦当 年之俊民。房亮、曹世表、潘永基、朱元旭,拔萃从宦,咸享名器,各有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