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每日学习网! 字典 词典 诗词
首页 > 古籍 > 太平御览诗人 > 时序部·卷八

时序部·卷八

李昉Ctrl+D 收藏本站

原文

  ○夏下

  《淮南子》曰:中央土,其帝黄帝,(黄帝以土德王天下,号曰轩辕氏,死托祀於中央之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止,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土色黄也。)其音宫,其日戊己。(音,土也。戊己,土日也。)

  又曰:孟夏之月,南宫御女赤色,衣赤采,吹竽笙,(火生南方,故处南宫也。竽笙中空象阳,故吹。)其兵戟。(戟有枝干,象阳布散也。)四月官田,其树桃。(四月勉农事,故官田也,桃,说与杏同。)五月官相,其树榆。(是月养气长养,故官相佐也。榆,说未闻也。)季夏之月,中宫御女黄色,衣黄采,其兵剑。(季夏,中央也。剑有两刃,喻无所不主也。)

  又曰:贫人则夏被褐带素,含菽饮水,支暑热;冬则羊裘蔽体,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

  又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降霜。

  又曰: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气湿,火胜,故冬至燥。八尺之表,影修尺有五寸,影修则阴气胜,短则阳气胜,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

  又曰: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北户、孙,国名也。曰所在其北,皆为北向户。)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夏赤。

  又曰:夏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赤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祝融颛顼之孙,老童之子吴回也一。名黎,为高辛氏火正,号为祝融,死为火神也。)其令曰:爵有功,赏有德,惠贤良,救饥渴,举力农,振贫穷,惠孤寡,忧罢(音疲。)疾,出大赏,起毁宗,立无后,封建侯,立贤辅。(应阳施也。)

  又曰:夏行春令则多风。(象春木气多风。)

  又曰:孟夏之月,招摇指巳,盛德在火。

  又曰: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脱。(不脱,叶着树,不零落也。)

  又曰:景风至,则施爵位,赏有功。(夏至,阴气在下,阳胜於上,象阳布施。故赏有功,封建诸侯。)

  又曰:夏治以衡,衡者所以平万物也。衡之为度也,缓而不后,平而不怨,施而不德,匝而不责,常平民禄,以继不足,勃勃扬扬,惟德是行,养长化育,万物蕃昌,以成五穀,以实封疆,其政不失,天地乃明。(明,理也。)

  《吕氏春秋》曰:杜厉叔事莒闵公,以为不知,去居海上,夏食菱芡,冬食橡栗。

  《吕氏春秋》曰:季夏之月,令渔师伐蛟升龟。(渔师,掌渔官。蛟有能害人,难得,故言伐。龟神,可以决吉凶,入宗庙尊之,故言升。蛟则害,龟则神也。)

  傅玄《述夏》曰:四月维夏,运臻正阳,和风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凤皇升而王萯秀,(王萯,草名。)龙辰中而萤火翔。

  魏文帝诗曰: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北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嘉肴重迭来,珍果在一旁。棋局纵横陈,博弈合双杨。功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贾谊《鸺鵩鸟赋》曰: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鸺鵩集予舍。

  ○立夏

  《礼记·月令》曰:四月之节,日在昴,(立夏为四月节。)昏翼中,晓牵牛中,斗建巳位之初,其日丙丁。立夏之日,蝼蝈鸣。太史以先立夏三日谒於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斋。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迎夏於南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庆赐遂行,无不欣悦。命相赞杰俊,遂贤良,举长大,(赞犹扬也。遂犹远也。杰俊,谓才兼于人者。)行爵出禄必当其位。(无虚授也。)

  《易说》曰:立夏清明风至而暑,鹤鸣博穀飞,电见龙升天。(龙,心星名。)

  《易通卦验》曰:立夏雨,蝼蛄鸣。

  《三礼义宗》曰:四月立夏为节者,夏,大也,至此之时,物已长大,故以为名。小满为中者,物之生长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

  《孝经纬》曰:穀雨后十五日,斗指辰东南维为立夏,后十五日,斗指巳为小满。

  《续汉书·礼仪志》曰: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

  《抱朴子》曰:或问不热之道。答曰:"立夏之日,或服玄冰丸,或服飞霜散及六壬六癸之符,则不热。幼伯子、王仲都,此二人衣之以重裘,曝之于夏日之中,周以十炉之火,口不称热,身不流汗,盖用此方者也。"

  《淮南子》曰:春分加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济,止也。)音比夹锺,(夹钟,二月律也。万物去阴夹阳而生也。)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满,冒也。)音比太蔟。(太蔟,正月律也。蔟之言阴衰阳发,万物蔟地而生。)

  《周书时训》曰:立夏之日,蝼蝈不鸣,水潦淫漫;蚯蚓不出,臣夺后命;王瓜不生,害於百姓。小满之日,苦菜不秀,仁人潜伏,靡草未死,国从盗贼。若小暑不至,是谓阴匿。

  刘玄之《行军月令》曰:立夏日得金,五穀不成,夏旱多风;得木,夏寒草生;得火,多妖言,兵戈起;得土,远臣不朝,国无政令;得水,上下相和顺,天下安宁。

  《登真隐诀》曰:立夏之日,日中五帝会诸仙人於紫微宫,见四真人论求道之功罪。(五帝之位,诸宫皆有之。此五方之帝非三十六天帝限也。亦主学道者,故诸太极紫微官,奉见四真人,论扶其功罪之多少。)

  ○夏至

  《周易·复卦》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冬至阴之复也。夏至阳之复也。)

  《左传》曰:昭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公问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物,事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阴侵阳,是阳不胜阴。)

  《传》曰:少昊氏鸟名官,伯赵氏,司至者也。(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

  《周礼地官》曰:夏至日影尺有五寸。郑氏云:土圭之长也,尺有五寸。夏至日立八尺表,其影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

  又《春官大司乐》曰: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冬至日於地上圆丘奏之。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夏至日於泽中方丘奏之。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於宗庙奏之。

  又曰:宗伯以夏至致地祗物魅,以禬国之凶荒,民之礼丧。

  又曰:柞氏,夏至令刊阳木而火之,冬至令剥阴木而水之。

  又曰:薙氏掌杀草,日夏至而夷之。

  《易通卦验》曰:夏至景风生,蝉始鸣,螳螂生,鹿角解,木槿荣。

  又曰:夏至小暑,虾蟆无声。

  又曰:鹿者,兽之阴也,贵臣之象,鹿应阴解角也。夏至太阳始屈,阴气始昇,阴阳相向,君之象也。今失节不角,臣不承君之象,故为贵臣作奸也。

  又曰:离,南方也,夏至日中,赤气出直离,此正气也。气出右,万物半死,气出左,赤地千里。

  又曰:夏至之日,清明风至。

  《易稽览图》曰:夏至后三十日,极温。

  《易稽览图》曰:夏至景风至,蝉始鸣,螳螂生。

  京房《易占》曰:夏至离王,(去声。)景风用事,人君当爵有德,封有功。

  《春秋感精符》曰:冬至日,成天文;夏日至,成地理。

  《春秋考异邮》曰:夏至井水跃。

  《五经通义》曰:夏至,阴始动而未达,故寝兵鼓,不设政事,所以助微气之养也。

  《三礼义宗》曰: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穀,故以芒种为名。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助阴气之始至,三以见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又曰:夏至之时,祭昆仑之神於泽之中,配以后土。

  《孝经说》曰:夏至之日在内衡。

  又曰:斗指午为夏至。

  《续汉书·礼仪志》曰: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钻燧改火,可去温病也。

  又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以桃,印文以施门户,代世所以尚为饰也。故汉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宋书》元嘉四年,断夏至日五丝缕之属。

  《南史》曰:沈林子父穆夫,为沈预所陷死,林子与兄田子还东报仇。五月夏至节日至预家,正大集会,子弟盈堂,林子兄弟挺身直入,斩预首,男女无论老幼,悉屠之,以预首祭祖父墓。

  周处曰《风土记》曰:夏至之日雨,名曰黄梅雨。

  《荆楚岁时记》曰:夏至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虫蠹。按:干宝《变化论》乃云:"稻成蛩,麦为蛱蝶。"其验乎?

  《舆地志》曰:郭宏常夏至於射的钓鱼供母,将饵闻笳角声,鱼跃而出。

  《管子》曰:夏而麦熟,天子祈天宗,其盛以麦。(盛,粢盛也。)麦者,穀之始。

  《抱朴子》曰:魏武收左元放,(左慈,字元放。)桎梏之而自解,盖或用夏至日霹雳〈木截〉也。

  又曰:见潮来去或有早晚,辄言有参差,非也。水从天边来,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再大再小也。夏至天高,故夏潮大也。冬时天卑,故潮水小也。

  《范子》曰:《周髀》云:冬至三光微,夏至三光盛。

  《淮南子》曰: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刑,始杀也。)

  又曰:夏至则火从之,故五月火正而水漏。(火正,火王也。故漏水,二说,火星正中也,漏,湿也。)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

  又曰:夏至而流黄泽,石精出,(流黄,土之精也。阴气作於下,故流泽而出也。石精,五色之精也。)蝉始鸣,半夏生,蚊虻不食驹犊,鸷鸟不搏黄口。(五月微阴在下,未成驹犊黄口,肌血脆弱未成,故鸷鸟应阴,不食不搏也。)

  又曰: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於阳。故曰,夏至日,鹿角解。

  又曰: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簇;加十五日指庚,背阳之维,则夏节尽。

  《风俗通》曰:夏至著五彩,辟兵,题曰游光厉鬼,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辟五兵也。按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按织取始断二三寸帛,缀着衣衿,以已织纴告成於诸姑也,后世弥久,易以五彩。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后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着后缣绢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

  《抱朴子》曰:予祖彬为汲令,以夏至日请主簿杜宣,赐酒北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形如蛇,宣恶之,及饮得疾。后彬知之,使宣于旧处设酒,杯中犹有蛇。因谓宣曰:"此弩影耳"。宣遂意解。

  《古今历术》曰:夏至之日,昼六十五刻,夜三十刻。

  郦道元注《水经》曰:丹水出丹鱼,先夏至前十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

  《神异经》曰: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无凸(徒结切。)凹,(校交切。)平满无高下,岸深五丈余,冰维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

  《历疏》曰:芒种,谓穀芽始出,故曰芒种,夏至之日,其日行天至於艮维东北角,言曰极於北,故曰夏至。

  竺法真《罗山疏》曰:荔枝以冬青,夏至日子始赤,六七日可食。

  《杂说》曰:百舌鸟一名反舌,春始啭,夏至则止。唯食蚯蚓。正月以后冻开则来,蚯蚓出故也;十月以后则藏,蚯蚓蛰故也。物之相感,不知所由。

  《酉阳杂俎》曰:猫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綖,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

  蔡邕《独断》曰:夏至阴气始起,鹿角解,故寝兵鼓,身欲宁,志欲静,不听事送迎五日。

  又曰: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又曰:夏至之日,离卦用事。日中时,南方有赤云如马者,离气至也,宜黍。离气不至,日月无光,五穀不成,人病目疼,冬中无冰,应在十一月内。夏至之日,风从离来为顺,其年大熟。夏至前六日,夏至后十日,十六日为穷日。

  《月令占候图》曰:夏至:朔日夏至,并二日、三日至六日夏至,五穀熟。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夏至,五谷不熟。二十五日、三十日夏至,时价平和。晦日夏至,五穀贵。

  《天文录》曰:大寒在冬至后,二气积寒而未温也。大暑在夏至后,二气积暑而未歇也。寒暑和乃在春秋分后,二气寒暑即未即平也。譬如火始入室,未甚温,弗事加薪,久而愈炽,既迁之,犹有余热也。冬至之日,日出辰入申,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强,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昼短夜长也。夏至之日,日出寅入戌,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长夜短。春秋之日,日出卯入酉,昼行地上夜行地下,皆一百八十二度半强,昼夜长短同也。